本文目录一览:
如何看待「复阳病例」?
「复阳病例」需科学看待,理性应对 定义与背景 所谓「复阳」 ,指的是新冠肺炎患者在达到出院标准并出院后,核酸检测再次呈现阳性的现象。这一现象在国内外均有报道,包括我国湖北、上海、北京等地,以及韩国 、日本、美国等国家 。
复阳确诊病例是指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出院的患者 ,出现了核酸复查阳性结果以及再次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的现象。专家表示,复阳的前提是过去检测呈阳性,治疗后或者不治疗后一段时间转阴 ,过一段时期又出现阳性。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说是几个月或者更长时间后检测呈阳性,才可以叫复阳。
此次出现的二次感染病例 ,说明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即使康复后,可能也并非“一世免疫”,新冠病毒或许会像流感病毒等一样 ,长期在人群中存在 。而且这次的二次感染病例的出现也会对疫苗的研究有所启示。对此,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建议康复者应继续保持防疫意识,并考虑将来接种新冠肺炎疫苗。
复阳病例是很正常 ,不能保证所有病例在治愈后都不会复发,跟自身的免疫力,外界因素都有关 。最近复阳的病例,根据现有的信息分析 ,也存在几种可能性。患者体内的病毒没有完全消失;首次感染后产生的抵抗力不持久;病毒变异,之前的抵抗力无效,再次感染。
研究发现:意大利康复患者复阳率高达五分之一
近日 ,意大利科研人员在美国医学协会出版的《贾玛内科报》(Jama Internal Medicine)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 。该研究表明,在今年4至6月份的新冠康复患者中,复阳率高达五分之一 ,且这些参加测试的康复患者均无任何感染症状。
在网上,有不少对疫情有一定了解的医生表示,感染病毒康复之后复阳率大概会在5%~15%之间。当然 ,他们的推断并没有切实的调查数据为依据,只是大致推断 。因为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去做核酸,所以具体的复阳比例是多少也只能估计 ,很难统计。
传染性评估 从理论上讲,具有活跃病毒复制的患者具有传染性。然而,针对「复阳病例」的传染性,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。一些研究显示 ,复阳患者的样本中并未培养出活性病毒,且其家庭成员及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均为阴性。这表明「复阳病例」的传染性较低或没有。
每日新闻1213:钟南山团队证实新冠出院后,即便复阳也不传染!
复阳不具传染性的证据:钟南山团队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和实验室研究,发现复阳患者的病毒载量通常很低 ,且病毒核酸多为片段或死病毒,这意味着它们不具备活性,因此不会引发新的感染。此外 ,团队还对患者进行了密切的跟踪观察,未发现复阳患者导致他人感染的情况 。
钟南山院士指出,所谓的复阳 ,检测到的是核酸片段而不是病毒本身,存在假阳性的情况。核酸只是病毒体内的遗传物质,检测到了也可能是死病毒或者病毒释放出来的遗传物质而已。这意味着 ,即使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,也不一定代表患者体内有活性的病毒存在 。
近日,出现不少新冠肺炎病患出院后核酸检测复阳的情况,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、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回应称 ,目前不能下绝对的定论。他指出,一般来说,病毒的感染规律都一样 ,只要身体里出现了IgG抗体,且增高了很多,病人不会再感染。
这是因为这些复阳患者体内的新冠病毒已经被杀死了 ,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不会进行传染的 。虽然这些病毒已经死亡了,但是残留在身体当中的话,还是会产生一定危害的。这是因为那些复阳的患者他们体内的病毒已经得到了更好的治愈 ,所以没有传染性,但是会对他自身造成很多的副作用。
对于目前国内的流行株而言,感染后再感染的风险主要与自身免疫力和间隔时间相关 。所谓的短期内“复阳 ” ,其实就是核酸并没有彻底转阴,还在临界值处波动,并不是再次感染。